诡异的量子力学,虽然诞生一百多年了,但直到今天科学家们也没有完全弄明白其中的底层逻辑。量子世界实在太诡异了,有太多颠覆我们传统认知的现象,比如量子纠缠,波粒二象性,量子隧穿效应,还有让人费解的电子双缝干涉实验。
如果说相对论颠覆了我们的传统时空观,那么量子力学完全颠覆了我们的世界观,甚至我们熟知的因果律在量子世界也失效了。
量子力学的核心是不确定性,一切都是不确定的,只能用概率去描述,其实也就就是波粒二象性。那么波粒二象性到底该如何理解呢?为什么微观粒子会具有波和粒子的特性呢?
说白了就是确定性,一个粒子就在那里,它的速度和位置都是非常确定的,就像我们宏观世界的物体那样。
而波的特性就是不确定性能级深陷阱,粒子的波动性意味着随机性,只能用概率描述。这种不确定性如果出现在我们的宏观世界,甚至会让人疯狂。比如说此刻的你坐在沙发上静静地阅读这篇科普文章,但如果我告诉你,你也可能同时在火星上白衫,甚至可能在宇宙的任何地方,你是不是会彻底疯了?
但这就是时刻在量子世界发生的事情,粒子的波动性意味着,一个微观粒子可以同时出现在任何地方,我们只能描述在某个位置出现的概率。
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个实验,实验过程并不复杂,但对精细度的要求非常高,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这个实验。
科学家们用电子发射仪一个一个地发射电子,一开始挡板后面的屏幕上出现的是随机亮点,这很好理解,因为我们传统认为电子就是粒子,它穿过挡板的双缝之后随机集中屏幕上的某个位置。
但随着发射的电子增多,挡板后面的屏幕上就会出现多条干涉条纹。这时候表现出的就是粒子的波动性。
干涉条纹的出现意味着电子穿过狭缝之后发生了干涉。但是单个电子怎么可能发生干涉呢?除非电子同时穿过两条狭缝,然后自己与自己发生了干涉,没有其他可能性!
这就是我刚开始说量子世界为什么如此诡异的原因所在,我们不能用传统思维去衡量量子世界。更诡异的还在后面。
科学家们想知道单个电子到底是如何穿过两条狭缝的,于是在挡板附近安装了探测器,当然不是我们平时用到的摄像头,是一个复杂的电路系统,这里就不再详述了。
结果不看不要紧,看完之后更懵逼了。只要科学家一观测,电子就乖乖地穿过某条狭缝凯时国际app首页,屏幕上的干涉条纹消失,这表明电子呈现了粒子性。
而一旦不观测,干涉条纹就会在线,这说明电子确实同时穿过了两条狭缝,表现为波动性。
面对如此结果,科学家简直无语了。他们又改进了实验,决定在电子穿过两条狭缝之后再观测,这样就不会影响到电子的选择了吧,干涉条纹也就不会消失。
但结果仍是一样。无论他们何时观测,只要事实观测,干涉条纹就会消失。不观测,干涉条纹就会再现。
科学家们十分不解:明明是电子已经通过了狭缝凯时国际app首页,然后他们才观测的。也就是说观测在后,通过狭缝在前,后面的行为怎么会影响到之前的决定呢?
这个改进的实验稍显复杂凯时国际app首页。通俗来讲就是利用光子的量子纠缠原理和偏振性,制造出两个纠缠的光子A和光子B完成实验。
科学家们让光子B穿过狭缝,然后不直接观测光子B,而是观察与之纠缠的光子A,这样就能间接地神不知鬼不觉地获得了光子B的信息。
之所以这样做,就是为了避免观测行为影响到光子B,于是决定用两者的纠缠态间接获取其信息。
但是结果仍然不如他们所愿。光子B好像早就识破了科学家们的阴谋一样。总之,不管如何观测,不管是间接观测还是直接观测,结果都是一样的表面粗糙度。观测,干涉条纹消失。不观测,干涉条纹再现。
目前主流科学界的解释是不确定性,也就是波粒二象性,我们永远不可能同时获取一个微观粒子的速度和位置信息,只能用概率去描述,也就是所谓的波函数。
而波尔更是提出了互补原理,通俗讲就是,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不可能在一次观测中同时出现,两者是相互排斥的,但又是有机的整体。
但无论如何,所谓的波粒二象性给人的感觉总是在回避什么,看起来更像是“中庸之道”,没有说清楚为什么会拥有波粒二象性,只是强调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的固有属性凯时国际app首页。
而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的物质波概念让人眼前一亮,他强调万物皆波,波才是万物的本质凯时国际app首页,所谓的粒子性只是波的表象而已凯时国际app首页。
说白了,没有所谓的粒子,只有波!波函数的表达也表明了这点,波函数意味着粒子可以在宇宙中任何位置,也就是具有全域性,而我们观测到的粒子性,只是波函数坍缩让粒子从全域性转变为局域性,通俗来讲我们只能看到某个局部而已!
在宏观世界,之所以物体不会表现出波动性,就是因为质量和速度实在太快了,动量太大,而波动性与动量成反比波粒二相性!